又闻高山馒头香

    

 

 
和粉做馅

 
客人帮忙做馒头

 
添柴烧火
 

 
馒头蒸熟啦

    “半年过,馒头香”,听闻湍口镇“洪岭高山馒头节”即将举办,约上三俩同事,欣然前往。从临安市区出发,在杭徽高速和盘山公路上行驶了近2个小时后,我终于在童家村村口看见了几个迎客的石馒头和一个石蒸笼。我知道,我们要去过那个“馒头节”的二联村不远了。果然,约摸十分钟后,我就闻到了藏在野花香味中的麦子香,那是朴实粗犷又极具诱惑的香味。

    麻利的跳下车,看见“清溪人家”的姚姓农家乐主人早已候在门口,热情的朝我们挥手。和她一起迎接我们的,是潺潺的溪流声和五六小孩的嬉笑,农村特有的热闹将路上的疲惫一扫而光。巧的是,主人家的馒头刚好熟了,掀开蒸笼盖的过程十分感人,白色的烟雾袅袅而出,馒头的香味,却是一下喷散开来,在人还毫无防备之时,就早已启动了味觉系统流口水的条件反射。

    有这般美味,我自然是不落后的。看我吃的香,主人乐呵呵的拉着我去拜师学艺,跟着老师傅一皮一馅儿的学起了做馒头。老师傅人称馒头大娘,是做馒头的一把好手。她做的馒头形象特殊,姿态多变,时而如弥勒佛的大肚,浑圆饱满;时而如含苞待放的花朵,高贵优雅;时而又如美人的辫子,左右自由翻转。

    馒头大娘是个乐于分享的人,她告诉我,这看似普通的馒头,前后需经过和面、做馅、揉面,搓面,擀皮、包馒头、蒸熟七大工序,为了保证出炉的馒头香软可口,每一道工序都不能出错。不仅如此,好客的主人家还想尽办法将特色土菜做成了雪菜笋干、豆腐、猪油梅干菜、豆沙、芝麻等多种馅料。她说话的时候,一块块小面团在她手下飞快地变成厚薄统一的馒头皮,摊在砧板上。那一下一下的碾压,像极了过日子,每一步都小心翼翼,勤勤恳恳,却又踏踏实实,想必这就是农村老妇的生活智慧吧。

    我好奇为什么要选择在农历六月初一举办“馒头节”。原来,每年这时农忙刚好过去,春粮小麦得以丰收,亲戚之间互相走动问候,请客吃饭。因为热闹似过年,所以“馒头节”又叫“过半年”。为了迎接从四面八方赶来吃馒头的客人,主人家已经做掉了120斤面粉。粗略一算,竟然已有上千个馒头。

    晚饭后,主人热情地引见杭州市“过半年”代表性继承人刘延福。刘老虽然年事已高,却思维敏捷,擅于交谈。从他口中得知,洪岭馒头节源自村民对农民起义领袖方腊的怀念。从北宋末年开始,百姓就用玉米粉、面粉做成圆圆的食品,用来祭祀方腊起义军的亡灵,形成了独特的风俗。发展至今,“馒头节”已经内化为当地“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”的好客文化,“不管认不认识,谁都可以免费来吃,我们都欢迎的。”2009年,“馒头节”顺利列入杭州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    拜别刘老回住处的途中,我看见家家户户都亮着灯,屋内人声鼎沸,热闹非凡。作为初来乍到的陌生人,淳朴地民风和热情地接待,竟让我恍惚以为回到了农村老家。今夜,所有的灯都在等着客人,所有的人都在等着相遇或团聚。

来源:【临安新闻网】   作者:储 珊 黄丁宁   信息发布:黄晓强   添加日期:2015-07-17   
 

 

 
杭州市临安区湍口镇官方网站  临安新闻网制作维护
浙新办[2004]42号 浙ICP备05002139号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